数学博士杨武之,多次劝儿回国未能如愿,直至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杨振宁、华罗庚、邓稼先这三个名字,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三人分别在物理、数学和核物理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是能够名列教科书的学界泰斗。 可是,鲜有人知的是
杨振宁、华罗庚、邓稼先这三个名字,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三人分别在物理、数学和核物理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是能够名列教科书的学界泰斗。
可是,鲜有人知的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华罗庚的恩师,同时也是邓稼先父亲的挚友,
而杨武之本人也是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
01学界泰斗,躬耕杏坛
杨武之是晚清年间安徽合肥人,他从小就非常优秀,更是在数学上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他曾凭借远超同龄人的成绩考上了省级重点中学,也曾在十八岁那年又考上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他攻读的是艰难晦涩的数学专业,
这个专业在当时很冷门,但杨武之却在潜心学习后成功毕业并做出了一番成就。
由于专注于学业,杨武之的婚事比同龄人晚很多,1919年,杨武之与自小定下娃娃亲的罗孟华正式结婚,此时,是他从大学毕业的第二年。
虽然罗孟华的文化程度不高,只是个传统勤劳贤内助,但对于罗孟华的付出,杨武之一直看在了眼里,此外,杨武之也对他这位“小脚太太”感情笃定,始终如一。
1922年,他们的大儿子杨振宁出生了,不过此时的杨武之满心想着救国强国
,他希望出国深造,振兴祖国的科教事业,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因此,他一边教书一边准备留学考试,披星戴月。
杨武之虽然对儿子的到来感到欣喜,但是,他并不能因为儿子的到来松懈半分,于是,他强忍激动,更拼命地准备考试,终于,成功获得了公派留学资格。
对于这个资格,杨武之是高兴的,可是大儿子正是最喜欢缠着父亲的年龄
,一旦离开,自己就可能错过儿子的成长历程,说不纠结是假的,可杨武之没有选择,他不得不离家前去万里之外的斯坦福大学。
可是,身在异国他乡,他的心绪被羸弱的妻儿满满占据,杨武之只得将对他们的思念转移到学业上。
他学习异常刻苦,用功的势头被同学和老师交口称赞,在斯坦福大学不足两年的学习时间内,杨武之就顺利拿到了学士学位。
国外“肥沃”的学术土壤,激发了他对知识的进一步渴求,
1924年秋,杨武之又顺利收到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代数学和数论,在一众同窗里,杨武之是学习最刻苦的一个,留学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最终成功斩获数学系的硕士、博士学位。
1928年,杨武之回到阔别七年的祖国,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
自1928年至1973年,他曾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多所国内高校任职。
杨武之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更是一位有极高素养的数学教育家。
他对学生谆谆教导,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其中,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家华罗庚先生也是他的学生。
当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也曾受到了杨武之的理论指导。1938年,华罗庚回国任教时,时任联大系主任的杨武之对其才华和能力非常肯定,他全力举荐华罗庚做学院的正教授。不得不说,
杨武之和华罗庚二人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实在是亦师亦友。
02同乡情深,友谊延续两代
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杨武之还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学界挚友,结下了一生的友谊。例如:
邓以蛰,当时,他们一个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一个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两家的祖籍还都是安徽的,又因为两人经历大致相似,志趣相投,所以多有往来,交情甚笃。
此外,他们的深厚的友情延续到了孩子们身上,当时,杨振宁就读于祟德中学,邓以蛰之子邓稼先随后也转学北京,二人自然而然的成了挚友。
文章来源:《应用数学》 网址: http://www.yysxzzs.cn/zonghexinwen/2022/0225/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