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宁可在美国端盘子,也不当中国教授的数学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庾信的诗人,他前半生无人关注、默默无闻,过得十分萧瑟,但晚年却成为名扬千里的大诗人。庾信的成功并非偶然,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努力,而在我们的社会中就有一位“当代庾信”——数学天才张益唐,他早年间过得十分艰辛,但他却认为自己宁可在美国端盘子,也不当中国教授,晚年时却又想回国,这是为什么呢?
一、天生迷恋数学
张益唐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当中,父亲是电气工程方面的专家。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父亲时常不能陪伴正在张益唐身边,所以没有机会教导他学习。而张益唐却天生对数学十分感兴趣,从很小就自己翻阅学习一些数学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能独自思考。后来因为家庭出现变故,张益唐无法继续学习,被安排到一家锁具厂当工人,可他依旧不愿放弃钻研数学,并且排除万难考上了北京大学。
二、出国留学
凭着优异的成绩,张益唐很快就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出国之后的生活也并非尽如人意,一直以来在别人眼中,张益唐都是一个“内向”甚至有些“呆板”的人,他不在乎功名利禄,更不在乎自己获得怎样的文凭,满心只有纯粹的数学研究。当他读到博士时,因为对导师提出的理论存疑,所以不愿意发表自己的博士论文,并因此和导师关系破裂。而这一结果也导致张益唐博士毕业后找工作受阻,只能在美国各州“流浪”。
为了能维持生活,张益唐只好在朋友的餐馆里打工,还时常居无定所。与此同时,很多像他一样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当教授,用自己的知识来报效祖国,还过着衣食不愁的生活。但张益唐却表示自己不愿意回国,对于他来说,数学研究无关金钱和荣誉,他只想不断追寻自己的“数学梦”。更重要的是,当时要在国内任教,必须要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张益唐自由研究数学的意愿,因此他选择暂时不回国。
三、解决了数论上的全球性难题
后来,在友人的引荐下张益唐在美国一所并不知名的大学任教。虽然每个月领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却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物欲横流且追求功利的世界中,张益唐仿佛是个“异类”,他不为功名、不为金钱、更不为完成某种目标,只是凭借着对数论单纯的热爱,日复一日思考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数学难题。
一直以来,张益唐都对孪生素数研究十分感兴趣,但在数学领域这一问题始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但在58岁那年,张益唐突然灵感乍现,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成功证明了发现“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在数论重大难题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举成为数学领域少见的杰出科学家,受到全世界瞩目。但对于张益唐本人来说,暮年成名并未改变他的生活,他想要的依旧只是自由自在地做数学研究。
四、晚年却想回国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国内的学术环境也越发适宜做研究,张益唐也曾透露出希望回国的想法,但很多人对此却怀有不同的看法。“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在新中国的伟大复兴道路中,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共同努力,希望各个有梦想有能力的人都能投身其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的同时,人民的生活也必将会过得更加美好。
文章来源:《应用数学》 网址: http://www.yysxzzs.cn/zonghexinwen/2021/1208/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