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1-4]。现代数学已非传统能比,无论其分支多样性、分支纵深发展、还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成果,数学在展示其价值。大数据时代,定性思维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解决了许多以前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以前解释不了或解释似是而非的现象。与定性思维比较,定量分析更能触及问题或现象的本质层面,定量分析方法能剖开问题或现象的具体外表,提取其抽象本质。现代医学科学已突破单纯观察、定性描述和积累经验的传统研究方式,将现代化手段与数学方法密切结合向数量化和精确化研究方向发展,现代医学走进数学化时代。数学不仅能帮助人们从已有的生物学实验数据中抽象出模型并进行解释,它还可以用于设计和建构生物学模型,也许此生物学模型在自然状态下根本不存在。基于数学模型和假设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更接近人们熟知的物理和化学实验,更多依赖抽象和理性,不再是一门经验科学[5]。
一、数学课程教育教学特点与现状
(一)数学教育。
1.数学是基于逻辑思维的课程。未知领域是抽象的,研究抽象对象须基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足时的数学教育,可固化良好思维素质。
2.数学思维品质与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水平关系密切。Golbeck[6]等研究者指出健康数学运算能力包括基本数学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统计能力。
3.发达国家医学教育过程漫长且体系完善。欧美入学前已经历较深高等数学教育。美国主治医师需要11年学习;法国学制9-11年;德国实行弹性学制,少则6年多可达10年[7]。
4.医学精英人才需求与医学大众化教育模式产生了矛盾。一方面,大众化医学教育导致学生数学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数学成为现代医药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5.国内医学院校间数学教育指标差异大。总体招生规模偏大,个别高校单点招生数量过多,区域间医学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二)数学教材。
首先,数学教材内容与医学素材交叉融合度低或缺失。其次,现有医学素材或案例没有实现其教学价值。一方面,医学院校数学教材缺乏医学案例;另一方面,医学研究前沿与数学交叉融合案例很多。如血管某截面的血流量计算、解决血管放支架问题的脉管稳定流动的血流量Q积分模型、CT(Computed Tomography)机工作原理、分子立体结构测定技术、基因敲除方法、横跨质量二十一个数量级都满足[8]的生物界牛顿定律Y=Y0Mb、免疫球蛋白数学模型[9]等等。第三,数学教材系统性处于被打破的边缘。
(三)课程教学。
首先,课时不足[10],国内各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数学学时分布的众数约为45学时,学校之间差异较大。再次,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或方法滞后、学习被动,教学远离其目的。第三,课程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状态。因为时间充足而教学透彻,总感觉课时不足而增加;因为时间少而教学不足,感觉可有可无而继续减少或取消,课改进入怪圈。
(四)交叉融合研究成果方面。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精确检索“医学+数学”:1995前十年处于平稳状态(年均不足十篇),1996-2001年期间加速增多,2001-2007年期间增速有放缓趋势,2007年刊出近500篇,2013年达到617篇。
(五)学校间临床医学数学学时差异方面。
调查我国62所国内医学院。最多者165学时(6学分)是最少者(不开者除外)24学时(1.5学分)的6倍多。
(六)国家文件精神与专家观点方面。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吴家睿教授撰文:抽象的价值——数学与当代生命科学[5],肯定了数学对生命科学的影响,说明了数学在生命相关研究中的作用。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参照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方案[11]。数学68学时、物理68学时、化学154学时,合计290学时,占理论课总学时(3318)的8.7%。国家教育委员会1994年制定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计划把数学实验课程作为我国高校非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2016年8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重视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临床医学等应用学科发展。提出13个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其中第12个是数学。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专家解读中提出“区域间医学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大”问题。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四方面是培养规格,明确专业的学制、授予学位、总学时或学分参考值。
文章来源:《应用数学》 网址: http://www.yysxzzs.cn/qikandaodu/2021/0502/545.html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探析
下一篇:医科留学生数学预科教学初探